张掖视听网-中国张掖网
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

您当前的位置 : 中国张掖网 >> 张掖视听网 >> 张掖资讯 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:文物赏析——擦擦像 来源:张掖大佛寺景区   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11月22日 09:53

  “擦擦”一词源于梵文,意思是模具,其原意是完美的形象或复制。“擦擦像”属于一种特制的禳灾祈福的宗教圣物。人物刻画的细腻入微、精巧传神,因为充满美学细节与技巧的制作方式,又被赋予独特的宗教涵义,所以“擦擦”同时也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藏传佛教艺术。

  一般用土和水捏制而成,有时也添加大喇嘛的身骨,制作擦擦的仪轨分为挖土、取土、用水、净土、混揉、击打、成型、抹油、压印等,每步都有相应的真言。大的擦擦像不过三四十厘米,小的只有半个指甲盖大小。最早是由僧人以及寺院看护者监督制作的建筑模型,后来释迦牟尼与佛教其他天众相伴出现。

  “擦擦”一词源于梵文,意思是模具,其原意是完美的形象或复制。“擦擦像”属于一种特制的禳灾祈福的宗教圣物。人物刻画的细腻入微、精巧传神,因为充满美学细节与技巧的制作方式,又被赋予独特的宗教涵义,所以“擦擦”同时也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藏传佛教艺术。

  一般用土和水捏制而成,有时也添加大喇嘛的身骨,制作擦擦的仪轨分为挖土、取土、用水、净土、混揉、击打、成型、抹油、压印等,每步都有相应的真言。大的擦擦像不过三四十厘米,小的只有半个指甲盖大小。最早是由僧人以及寺院看护者监督制作的建筑模型,后来释迦牟尼与佛教其他天众相伴出现。

   明绿度母擦擦像

  陶质浮雕,高13.6cm,有龛和像两部分组成,龛内为绿度母相,佛像头戴华冠,着天衣,颈饰璎络,臂饰臂钏,手腕饰腕钏,腰系绶带,拇指与无名指相捻,右手曲臂靠膝下垂,拇指曲于掌心,四指直伸,左膝盘坐与莲台之上,右脚垂于莲台座下,右脚蹬踩莲花,自莲台左右两侧各生有莲花,腰际盛开至双肩两侧,整尊像衣饰华丽,姿态优美,气韵生动。

  明善业泥无量寿佛擦擦像

  俗称善业泥,高9cm,模印工艺,由龛和佛像两部分组成。龛楣处及龛沿左右侧饰卷云纹,龛沿左右下侧素面,佛像佛发如螺,肉髻高悬,双耳下垂,眉目修长。身着袈裟,袒右肩,扣纽结于左肩,结跏跌坐于双象驮负的单层莲台座上,左掌叠置足上,掌中托一莲台,右掌下垂,作“与愿印”,头部及身后有光背。

  明尊胜佛母擦擦像

  善业泥质,长8.9厘米,宽7.2厘米,重量0.142千克。尊胜佛母三面八臂,束髻高耸,耳铛垂肩。身着天衣,佩璎珞臂钏,主臂两手置胸前,右手持金刚杵,左手持绳索。右侧第一手托一小化佛,第二手持剑,第三手结施愿印;左侧第一手结施无畏印,第二手拿弓,第三只手置双膝上,手心托净瓶,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。造像精细规整,衣褶流畅洒脱,具有典型的藏地造像特征。尊胜佛母藏语称“措道那穆玛雅”,据说崇奉能使人增长寿命福德。在喇嘛庙里,经常可以看到以之为内容的“长寿三尊”。中间长寿佛,左边白度母,右边尊胜佛母。三尊同奉被认为是福寿吉祥的象征。

  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擦擦像

  高11.5cm,模印工艺,有龛和像两部分组成,龛内上层主尊释迦牟尼像,右侧文殊菩萨右手曲举宝剑,左手执莲花,结跏趺坐于莲座上。左侧普贤菩萨;中间主尊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像,头戴化佛冠,身着菩萨天衣,饰以璎珞宝珠。背屏由圆形身光相叠而成,千手呈圆形排列,正身八臂,有二臂合十于胸前,其余六臂持有法器,莲座施仰莲瓣;下层右侧金刚右手曲举持金刚杵,左手于胸前,火焰状发髻高耸,身后披帛环绕,展立于莲座上,身后施火焰纹背光。左侧金刚背屏以圆形头光与身光相叠而成,束高髻,袒上身。整尊像布局巧妙、塑造精美。

  明阿弥陀佛擦擦像

  高7cm,模印工艺,主尊释迦牟尼像,佛发如螺,肉髻高悬,双耳下垂,眉目修长。身着袈裟,袒右肩,扣纽结于左肩,结跏跌坐于双层莲台座上,右掌叠置足上,双手相交,作“禅定印”,头部及身后有光背。佛像两侧有大小佛塔各两个,莲座旁种子字模糊不清。

  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馆藏擦擦像,是大佛寺多元佛教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它以鲜明的民族风格、独特的艺术风貌组成了大佛寺独特的佛教文化,蕴含着丰富的历史、宗教、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。

 

 

编辑: 何淼

张掖视听网

张掖视听网中国张掖网LOVE张掖APP

  • 微信搜索“爱张掖”

  • 微信搜索“中国张掖网”

  • 扫码下载“LOVE张掖APP”

张掖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-2018

陇ICP备14000026号

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85号